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阳春博客

写多了,也就写出了心情,会结交更多的朋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拉起的记忆  

2010-11-22 21:29:32|  分类: 特产介绍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   多日不见了,今天终于看到蓝蓝的天,明媚的阳光,清晰的能见度,我们五个人嘻哈着坐上了车,就在说笑声中,车驶出城外,虽然看不到春天秀丽的景色,但乡村田野的空旷辽阔、天高地远,还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震,久居城中,如井底之蛙,眼界、思维常局限于头顶上那块巴掌大的天,小小的烦恼足以困惑得难以入眠。为了排遣心中久驻的郁闷,征得同行人的意见,摇下车窗,探出头,呼吸山村新鲜的空气,感受熟悉的山水,眺望初冬田野自然的美景。

       车在乡村公路上渐行渐远,熟悉的场景便离自己越来越近,路边的稻田泛着金光,来不及收割的稻子如列队的卫兵,站着,被欣赏着、赞叹着,久违的画面又从记忆深处泛起,寒风中、厚霜下,小小的我拿着镰刀,低头弯腰收割那让人填饱肚子的稻谷,手握稻穗的冰凉,手拿镰刀的沉重,脚穿露底鞋的寒冷,还有割破手指的疼痛。如今坐在车中,欣赏着别人的劳作,好在还能理解农事的不易。只是离开农村时间太长,不知道是什么季节稻,几个人争论着。

      总觉得现在的田野里,缺少一种温暖和温情,没有多少孩童的大呼小叫,没有多少彼此的关爱关照,没有一天劳累后满足的笑容,没有了邻里之间一路走来的谈笑,没有打谷场上忙碌的热闹,没有相帮后坐下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无拘无束,更没有孩子的邀功和父母的疼爱,更多的是一些老人和妇女的辛苦,是一种无奈的劳作和叹息。

     

拉起的记忆 - xieyangchun1963 - 阳春博客拉起的记忆 - xieyangchun1963 - 阳春博客

     一群妇女正在铺晒着一张张刚出炉的米面,这是我们这儿的特产。记忆中做米面的画面是非常温馨的。因为是劳动密集型,所以母亲早早地淘尽已经泡软的米,父亲架好石磨,一推一拉,母亲一勺勺连米带水放进石磨的圆孔里,米桨便顺着石磨的四周,流进早已准备好的澡盆里,有的亲戚架柴烧水,有的亲戚将米桨舀入长方形的铁皮蒸屉里,晃匀,放进锅里去蒸,时间到迅速端起,用筷子顺着四壁划开,扯下放在篾制的筛子上,凉半干,然后卷起,用刀切,抖开晒干,即可用鸡汤或排骨汤下,面软有筋斗还不上火,是女人做月子的最佳主食。小时候,大多数的日子吃不饱,总是盼着做米面的这一天,因为可以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,扯一个小角偷偷吃一口。

       看着妇女们的进进出出,我不忍心打扰她们,只在一边静静地看,不一会,搭起的竹竿上便挂满了,似一张张白纸。围着这个小作坊,我举起相机,不同角度的拍摄,希望把它永久地留存,一位操外地口音的妇女,见此情形,热情地向我介绍,其实,她哪里知道,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,不比我强!为了不拂人家的好意,我听得很认真,问得很仔细,让这位妇女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口才,也给了她一次班门弄斧的机会。

       爱人喜欢吃,于是,毫不犹豫地买了二十斤。

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://xieyangchun1963.blog.163.com   

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22)| 评论(12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