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阳春博客

写多了,也就写出了心情,会结交更多的朋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逝去的乡味  

2012-08-26 11:43:26|  分类: 个人回忆录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逝去的乡味 - xieyangchun1963 - 阳春博客
     
 
      脚步伴着岁月前行,乡味却在前行中渐失。
      单身汉的早餐,自做,却没有多少花样,填饱肚子是第一位,营养只是附带。偶尔的自助餐,品种丰富,花样繁多,却品不出滋味。忽然就想起,某年某月某日回到家乡,回到熟悉的老屋,母亲亲手做出的一顿早餐。
      穷乡僻壤,一贫如洗的家,父母最大的财富就是几个待成人的孩子。成了城里人的我,父母更加高看一眼,厚爱三分。在家为数不多的早餐却让我至今难忘。
      母亲知道,我因过多过长时间摄入红薯而对之恨之入骨,每次的白米稀饭,下足功夫,用小火温熬,柔滑而不稠,米香溢满茅屋。农村的屋三间连成一体,缝大板破的木门是阻挡不住粥香的侵入。也是最好的闹铃,让你寻香而去。
      老屋座落在村尾,淸晨干活的人来来往往很多,免不了打声招呼,递根香烟,寒暄几句。有热心的村民笑着对母亲说,儿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,多做点好吃的。母亲自然是笑着应答。所谓的好吃,除了白米粥,就是几样家常小菜,辣椒炒鸡蛋,辣椒是自家菜园里种的,鸡蛋是自家鸡产的;干蒸的咸肫,那是家里来了客人,宰鸡后,舍不得吃一个个积攒下来,母亲亲手腌制的挂在阳光下晒干的;凉拌豆腐干,是豆腐店用自家产的黄豆,用水浸泡、石磨磨制、煮沸、点卤、石压、刀切、咸菜水泡制而成的……。当然那时候非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人,这些看似简单的菜也不可能多得的。
       青青的辣椒,黄黄的鸡蛋,那辣味、香味,那颜色,刺激着你的味蕾,诱惑着你,饥肠能不辘辘?有劲道的咸肫,慢慢咀嚼,似乎能嚼出阳光的味道。黑黑的臭干子,淋上麻油,辅以磨碎的红辣椒,咬一口,才知道什么叫津津有味。随便你挟起哪道菜,吸一口放凉的白粥,满口生津。母爱就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。
       农村人喜欢捧着碗串门,好客的母亲,总是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,端着菜盆,无论如何来人是必须要品尝一下眼前的菜。坐下来,吃着菜,就有了更多的话题,时间不是问题,就在难得的长谈中,听着乡音,聊起乡人、乡事、乡情……
      那时候,所有的菜,都是纯天然的,不施农药化肥,不添加防腐剂,不渗和苏丹红,不放吊白块。尽管现在的城市有着太多的土菜馆,尽管农村有着太多的农家乐,许多已经名不副实。
     上个月送孩子远行,回来的地铁上,一个人略感失落,不意旁边的两个中学生,一口地道的家乡方言,填补了我的一丝情愁。抬头看着他们,没有一丝的羞涩,天南地北地神侃,他们也许把我错当成上海人,听不懂他们的方言。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情绪,我假装闭目养神,一路车行一路听,只是在他们迟疑从哪站下的时候,我开了腔,你们是安徽无为的吧?他们吃惊,我说我也是。于是,在我们三个人之间,多了信任,多了亲切感。乡音,它就是一个通行证,在偶遇的时候。
     ……
      如今,曾经的父辈们,许多人已经作古,母亲忙碌的身影和温暖的关怀,只能长驻记忆深处,想起的时候,把过往的日子拿出来晒一晒;许多同伴,因为不同的选择,再也没有机会闲聚,往事仿佛昨日,但不能重现;小辈们,因为环境的影响,忘记了自己根之所在,虽然英语说得流利,地道的家乡话说不出来也听不懂,甚至还嗤之以鼻,乡味与他们已是渐行渐远。
       连我,如今听到的更多的是南腔北调或地方普通话,更多的是例行公事,少了乡音,少了敞开心扉。更为不幸的事,曾属于同一个城市的家乡,因为区划调整,已经属于他乡,每每拨通曾经熟悉的电话,却不得不加长途区号……
    
   

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://xieyangchun1963.blog.163.com   

  
    

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85)| 评论(5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